百年百典 首页 >> 工程装备 >>  百年百典

海河工程局成立

时间:2017-04-20 点击:

   海河是华北平原的水利命脉,汇聚九河之水,养育两岸人;同时又以舟楫之利,曾经成为天津的交通命脉。在海河的孕育之下,1897年,中国最早的专业疏浚机构—海河工程局(现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诞生。
   洋务运动在中国兴起之后,一些官僚商人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旗号下,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举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后,洋务派开始将军事工业转为民用工业,这样,我国最早的近代航运业开始兴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航运业的发展,贸易额的激增,旧有的海河航道已不能满足国内外贸易的需要,治理海河的呼声日益高涨。
   海河地处九河下梢,既受淤塞之害,又遭洪灾之苦。据记载,1892—1897年,海河及上游流域多次暴雨,洪水成灾,大量的泥沙被带入海河,造成淤积十分严重,有些地方水深不足1.8米,即使在码头附近,水深也不超过2.1米,进出天津港的货物,不得不依赖驳船公司进行过驳。洪灾也给海河两岸的百姓造成了巨大损失,1890年7月的洪灾造成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水淹没,庄稼被毁,约2万人死于洪灾,经济损失达3000万两白银。频繁的灾害造成了天津地区商业萧条,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航运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建立一个海河治理机构成为清地方政府、航运界和商界的共同愿望。
   1897年3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鉴于海河水旱灾害给航运业及海河沿岸居民造成的严重损失,乃聘林德为顾问,成立了海河工程局。
海河工程局成立后,取委员制,组成了一个海河管理委员会(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其成员包括天津海关道台、总督提名的两位中国官员、天津海关税务司、各航运界与驳船公司的代表等。但这个委员会实际上不经常开会,公务由顾问林德会同首席领事、津海关税务司和津海关道台(或其代表)处理。
   1901年5月,海河工程局进行改组。改组后,海河工程局委员会由以下人员组成;一名都统衙门委员,一名领事团委员,一名津海关税务司(以上为董事会),董事会主席由外交使团指定领事团委派的委员担任。此外还有几位仅供咨询的委员,天津洋商总会主席及一位航运界代表。
   1902年8月,津海关道台取代已撤销的都统衙门代表为海河工程局的委员,同时增加一名“在港口商业经历上有显著成绩的人”作为司库(名誉职)为董事会成员,增加天津洋商总会主席为永久的董事会成员。后来海河工程局委员会中又增加了英商会长一人,中国轮船公司代表一人。
   1908年,海河工程局设立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除决定所征税收的用途外,还研究冬季港口通航的有关问题,讨论有关改善海河及大沽沙航道的方针、方法,批准转头地的租借和开挖。该咨询委员会由九名委员组成:三名洋商总会代表,三名外国轮船公司代表,三名海河工程局董事会成员—津海关道台、首席领事及津海关税务司。咨询委员会在任何四名委员的要求下,都可以召开会议。
   辛亥革命后,海河工程局的董事会由首席领事、津海关税务司、津海关监督(辛亥革命后,海关道台一律改称海关监督)、商会会长、轮船公司代表五人组成。凡局中一切事宜均由董事会会议通过,首席领事为海河工程局董事长。商会会长与轮船公司的代表最初没有中外之分,但实际上均由外商充任。海河工程局内设总工程师一名,负责工程方面的事务,另设工程师协助处理有关工程事宜。在管理上,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凡人事安排、财务管理、生产决策等,全部根据总工程师的命令行事。同时设秘书长一人,执行董事会的决议事项,具体管理局内行政事务。
   海河工程局的任务,除海河航道本身的整治工程、大沽沙航道疏浚工程、破冰工程、吹填工程及转头地工程外,还负责海河岸线的管理工作,海河工程局根据喇叭口形计算公式,制订了干流标准河岸线,并对市区段河道平面线作了详细规定,每次修建沿河码头护岸,必须事先征得海河工程局的同意,并由海河工程局派工程师检查确认后,方可按计划施工,以保护海河干流的通航能力。海河工程局还先后设立了12个水位站,负责观测记录降水量、海河的日蒸发量、含沙量、含盐量以及流量。另外海潮观测也属海河工程局的工作,万国桥(今解放桥)建成后,也由海河工程局负责管理。
   海河工程局的建立,不仅对天津航运的发展、沟通天津的内外经济交流、发展天津城市工商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纳潮蓄水、防洪排涝、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等方面,也收到了明显效果。更为深远的意义还在于,海河工程局的成立,改变了我国此前无专业疏浚队伍的历史,从而成为中国现代疏浚业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