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首页 >> 会员单位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港口建设适度超前 内河港口跨越式发展——我国港口发展“十一五”回顾及“十二五”展望

时间:2012-03-29 点击:

一、我国港口“十一五”建设重点及成就回顾

“十一五”,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进出口贸易量巨大,经济快速腾飞对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港口提出旺盛的需求。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长江黄金水道等级、加强港口资源整合、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成为国家港口“十一五”规划重点。

首先,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运输需求,扩大港口基础设施规模,增强生产能力成为“十一五”港口发展重点。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外贸业务量不断加大,沿海港口有着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十一五”规划重点加强了沿海主枢纽港口的建设,以集装箱码头、大型专业化煤炭、原油、铁矿石接卸码头建设为重点,调整码头布局结构;通过新建、技术改造和资源整合,使沿海港口适应货物的结构性变化和专业化、大型化、集约化的运输发展要求,推动部分老港区的功能调整;相应发展地区性重要港口,适度建设地方中小型港口,通过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增强港口有效通过能力,适应和满足运输增长需求。沿海港口“十一五”末期建成深水泊位661个,累计达到1774个,新增通过能力30亿吨,达到55.1亿吨,基本建成煤、油、矿、箱、粮五大专业化运输系统。

其次,《“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助推长江黄金水道等内河水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长江是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为全面提升长江水运生产力水平,为沿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高效、畅通和有竞争力的水运服务,“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合力推进航道治理、港口建设、船型标准化、三峡过坝运输扩能、水运保障及干支联动六项工程。重点推进长江干线南通、苏州、镇江、南京、马鞍山、芜湖、安庆、九江、黄石、武汉、岳阳、荆州、宜昌、重庆、泸州等主要港口建设,使长江黄金水道等内河水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再次,《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加大港口资源整合力度,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十一五”规划中将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同时,《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力求通过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形成五大港口群,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经历“十一五”,我国港口群体内综合性、大型港口的主体作用得以强化和实现,相邻或相近的港口实现一体化运营,沿海、内河港口联姻成为“十一五”发展的一大风景。“十一五”末期我国港口基本形成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8个运输系统的布局,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最后,发挥港口的产业积聚和辐射作用,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水平成为“十一五”我国现代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对港口开发物流服务的鼓励,引导仓储、物流企业建立物流中心,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吸引石油、电子、汽车等行业在港口建立生产基地,积极推进港口与工业的结合,建立港口物流园区,全面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水平,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港口“十二五”发展展望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七届五中全会更加突出强调了“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在此背景下,“十二五”时期将对我国港口提出新的发展要求,我国港口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方向。

(1)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在“适度超前”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随着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十二五”期间战略性资源、原材料和产品仍将保持比较大的进出格局。港口建设将在“适度超前”的原则下稳步推进,国家将加大岸线审批力度以及港口建设的监管力度,保持港口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合理把握集装箱码头建设节奏,有序推进新港区开发建设。

未来五年将重点完善煤、油、矿、集装箱等主要货种港口布局,建设北方煤炭下水港装船码头及华东、华南煤炭中转储运基地工程,大连等港口的大型原油接卸码头工程,宁波―舟山等港口的大型铁矿石接卸码头工程,上海、天津等港口的集装箱码头工程。

“适度超前”原则将继续依托“十一五”港口资源整合的有利态势,解决我国港口显现出的“港口结构性失衡”问题,切实改善相同腹地区域内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通过“十二五”的政策引导实现港口间错位、均衡发展。

(2)深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有利条件下,提升集疏运水平

海铁联运以其高稳定性、安全性和低成本的优势备受青睐,同时海铁联运也是将港口功能延伸至内陆腹地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我国铁路和水路的管理体制不统一,集装箱技术标准无法在铁路和水路之间良好的对接,制约了我国海铁联运的发展。此外,受贸易量激增及集疏运体系发展相对缓慢的双重影响,港口的效率明显受到制约。在以效率为竞争标志的时代,以港口为节点的供应链效率成为各方都关注的焦点,因此提高我国集疏运水平,深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将成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头戏。在“十二五”时期国家将以建立健全综合运输规划体系和协调机制作为重要手段,破除体制障碍、强化总体协调,增加海铁联运和小内河运输比重,从而加大集疏运体系的建设力度。

(3)内河航运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内河港口发展将继续提速

目前我国内河港口建设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内河港口生产能力仍然比较低,多数港口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港口规模小、效率低,大吨位、专业化泊位比较少,许多泊位是自然岸坡且人力装卸,在共计33000个内河码头泊位中, 500吨级以上泊位仅占15%。因此,“十二五”是内河港口全速发展的关键时刻。《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内河水运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将加大内河航运投资力度和发展力度。“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到2015年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力争比“十一五”末增加3000公里,内河港口吞吐能力增加13亿吨。未来五年,改善港口设施设备水平,提升港口作业效率,大力发展公用码头,加强港口资源整合将成为内河港口发展的重要策略。

(4)着力打造绿色智能型港口

从“十五”规划开始,我国港口已经开始关注港口信息化发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效率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无疑成为未来几年港口发展的重头戏之一。此外,随着全球对环保的要求,我国港口朝向绿色化发展也将成为主要趋势。“十二五”规划中国家突出强调物联网技术及云计算的研发及运用,肯定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意义。作为国际运输的重要节点,我国港口必须通过构建港口智能化物流信息系统, 发展港口智能化的技术装备,以及加强跨机构、跨区域合作以及技术通用性,来不断提升港口信息化水平、打造智能型港口,通过加大港口装卸机械新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实现低碳港口的目标。

(5)深化现代物流发展,加速内陆无水港建设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仍是“十二五”时期港口需要攻克的课题之一,促进内陆无水港建设,实现与沿海港口的无缝对接成为港口发展物流功能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产业逐步向中西部等内陆地区转移,作为内陆节点的无水港建设将显得更为重要。未来五年,无水港建设将受到更多的货主和港口目光的关注。而无水港的建设需要地方政府、海关、检验检疫等行政单位、沿海沿江港口和航运企业以及货主等通力合作。因此,“十二五”在无水港建设方面应重点优化通关模式,赋予无水港更多的特殊功能,实施资源整合形成对接港口的集群效应,实现无水港与有水港的良性互动。

总体来看,“适度超前”、“港口集疏运”、“内河港口”、“绿色智能型港口”以及“无水港”将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港口发展的五大关键词。“十二五”期间,我国港口总体服务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沿海港口吞吐量增幅将平稳增长,内河港口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吞吐量增幅将大踏步向前,港口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部局将更趋合理,港口作为节点将切实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