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首页 >> 会员单位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交通运输部发布《2010年中国航运发展报告》

时间:2011-07-21 点击:

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地位进一步提升

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占比分别为11.7%和48.2%

去年我国水运业运行良好

前言:

7月4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2010中国航运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在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和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带动下,2010年我国水运业运行良好,全国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均实现快速增长。2010年,全国水路完成货运量37.89亿吨、货物周转量68427.53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8.8%和18.9%。水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2010年,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1.7%和48.2%,分别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

亿吨港口增至22个

上海港成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原油煤炭需求旺盛港口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引航队伍不断增强主要航运企业发展迅猛入级船舶数量不断攀升二手船交易价格略有上涨水运企业a股上市速度加快航运保费规模快速增长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

2010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32亿吨,比上年增长16.7%,增速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56.45亿吨,内河港口完成32.88亿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5.8%和18.1%。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由上年的20个增加到22个。其中,沿海亿吨港口16个,内河亿吨港口6个。镇江港和北部湾港首次进入亿吨大港行列。“十一五”期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较快增长,年均增长13.0%,其中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年均分别增长13.4%和12.2%。全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2.8%。

上海港成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

在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20大港口中,中国大陆占12席,分别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天津港、广州港、青岛港、苏州港、大连港、秦皇岛港、唐山港、日照港、营口港、深圳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保持世界第一大港、第二大港。中国大陆进入全球20大集装箱港口行列的港口数量由上年的7个增加至8个,分别是上海港、深圳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青岛港、天津港、厦门港、大连港。上海港首次超过新加坡成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大连港首次进入全球前20位。

原油煤炭需求旺盛

从货种情况看,我国原油需求增长明显,进口量大幅增长,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接卸进口原油2.26亿吨,比上年增长18.3%;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接卸进口煤炭及制品16767.5万吨,比上年增长40.4%;沿海北煤南运需求旺盛,北方四个煤炭主要港口(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天津港)共发运4.68亿吨,较上年增长25.1%。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46亿teu,比上年增长19.4%,已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但受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铁矿石价格、部分钢材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以及后期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增速明显下滑。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接卸进口铁矿石6.78亿吨,较上年增长2.6%,增速较上年下降32.8个百分点。

港口服务功能不断拓展

依托沿海港口,在内陆省份建立无水港成为港口发展的新趋势。天津港、宁波—舟山港、大连港、厦门港等均已在港口腹地建立无水港。区港联动积极推进,2010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福州保税港区,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14个保税港区。港口与物流园区、临港产业园区衔接更加紧密。大型港口企业走出去战略逐步推进,2010年5月,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正式收购比利时泽布吕赫港口apm码头25%的股权,成为该码头公司第二大股东。

引航队伍不断增强

引航生产安全、有序,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引航业务量稳步增长。2010年,我国引航机构引领船舶约36.6万艘次,比上年增长10.3%。上海、长江、宁波、深圳、青岛、天津、大连、广州、厦门9家引航机构年引领船舶艘次超过万艘。引航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截至2010年底,全国引航机构拥有引航员1728人,比上年增长2.4%。其中,高级引航员、一级引航员、二级引航员、三级引航员、助理和实习引航员的数量分别为411人、308人、348人、435人、226人。

主要航运企业发展迅猛

截至2010年底,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84万艘、18040.86万载重吨,分别比上年末增长0.8 %和23.5%。其中内河运输船舶16.57万艘、7435.86万载重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5%和24.2%。我国前20大航运企业控制和经营的船舶运力共计3456艘、12769.6万吨。其中,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运力达799艘、5778.7万载重吨,船队规模继续保持我国第一位。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和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分列第二、第三位。民营航运企业运力规模进一步发展。福建冠海海运有限公司运力规模166.7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211.0%;德勤集团运力规模102.5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32.1%。

截至2010年底,我国国际船舶代理企业约1900家,比上年增加180家。我国取得无船承运人(nvocc)经营资格的企业3600多家,其中,境内注册的近3200家。

入级船舶数量不断攀升

国际航行入级船队规模稳步增长。2010年,中国船级社完成国际航行入级新建船舶和重大改建完工船舶287艘、830.23万总吨,其中,新造船827.37万总吨。新增入级新造船订单1278万总吨。中国船级社的国际航行入级船舶总艘数达2485艘、4273万总吨,比上年底增加827万总吨,增幅8.9%;平均船龄11.5年,比上年底下降1.2年;国际航行入级船舶中非五星红旗船舶按吨位占40.6%,比上年底上升1.6%。

国内航行入级船舶总量大幅攀升。2010年,中国船级社完成国内航行入级新建船舶575艘、223万总吨,新增入级新造船订单800余艘、456万总吨。截至2010年底,国内航行入级船舶1427艘、776.5万总吨,比上年底增加198.5万总吨,增幅达34.3%。

港口国检查(psc)滞留率进一步下降。2010年,ccs级船舶共接受港口国检查2766艘次,被滞留38艘次,滞留率1.37%,比上年下降。

二手船交易价格略有上涨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承接新船订单量7523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9倍。 2010年,国内航运市场总体行情较好,二手船市场有所回暖,交易价格略有上涨。自2010年4月1日《船舶交易管理规定》施行至2010年底,中国船舶交易信息平台共接受1059艘次船舶的成交信息报送。2010年1月25日,交通运输部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交易管理规定》(简称《规定》),并于4月1日起施行。交通运输部于2010年8月4日公布了第一批符合条件的7家船舶交易服务机构名单,分别是上海航运交易所、天津商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天津津海通船舶交易服务有限公司、浙江船舶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宁波船舶交易市场有限公司、青岛江河海船舶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和芜湖市长江船舶交易市场。

水运企业a股上市速度加快

2010年,港口类公司上市有大连港、宁波港、唐山港和珠海港。截至2010年底,a股上市的港口类企业共17家,总市值为2295.8亿元;航运类企业共13家,总市值为2240.7亿元。

集装箱远期运费交易在全球首次推出。2010年1月15日,国际著名航运经纪公司克拉克森撮合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和比利时船公司delphis达成全球首笔集装箱运费掉期交易,其结算标的采用了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7月,伦敦结算所(lch)在全球首次推出对以scfi为结算标的的集装箱远期运费交易(cfsa)清算服务;8月,新加坡交易所亚洲结算行(sgx)也推出了以scfi为结算标的的cfsa清算服务。

航运保费规模快速增长

据保监会统计,2010年全国船舶保险费规模为508007万元,比上年增长21.5%;货运险保费规模为787367万元,比上年增长28.5%。从分地区来看,上海市、江苏省和广东省分别位列全国航运保险费规模前三名。从分承保人来看,船舶险方面,人保财险、太平洋保险和平安保险三家公司占据全国船舶险79.6%的市场份额,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货运险方面,上述3家公司占70.3%的市场份额,较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保赔险方面,据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统计,2010年2月20日至2011年2月20日,中船保承保船舶1067艘,入会总吨2830万总吨,较上年同期增长近20%,2010年度总保费在6500万美元左右,国内排名第一。

船舶污染加强保险管理。交通运输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2010年9月1日起,上海继江苏后也开始实行辖区水域(内河和沿海)船舶污染责任保险试点。试点阶段,按照“保本微利,兼顾保险公司和船东利益”的原则,设计制定了船舶污染责任保险方案。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

2010年,大型专业化原油、铁矿石、煤炭、集装箱码头和深水航道建设进展顺利。新建及改(扩)建码头泊位467个,新增吞吐能力31160万吨,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94个,新增吞吐能力22921万吨。截至2010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634个,比上年底增加205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661个,比上年底增加107个。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42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59公里。等级航道6.23万公里,占总里程的50.1%,比重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我国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截至2010年底,万吨级及以上生产用码头泊位比“十五”末增加627个,其中沿海增加496个,内河增加131个。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比“十五”末增加979公里。等级航道占总里程的比例比“十五”末提高0.6个百分点。

2010年,我国沿海港口以大型专业化码头建设、改善码头等级结构为重点,加快煤、油、矿、箱、粮等重点货种的专业化码头和深水航道建设。青岛港前湾港区四期工程、营口港鲅鱼圈港区三期多用途泊位工程等2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竣工。

2010年,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3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沿海港口新建及改(扩)建码头泊位142个,新增吞吐能力21393万吨,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69个,新增吞吐能力19094万吨。截至2010年底,全国沿海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5453个,比上年底增加133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343个,比上年底增加82个。

2010年,我国加快推进内河水运建设。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完成并投入试运行。长江中游藕池口水道航道整治一期工程等9个长江干线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加快,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等重点工程完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贵港至梧州、界首至肇庆段二级航道建设工程基本完成,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建成。

2010年,内河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3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内河港口新建及改(扩)建码头泊位325个,新增吞吐能力9767万吨,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个,新增吞吐能力3827万吨。全年新增及改善内河航道里程924公里。截至2010年底,我国内河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6181个,比上年底增加72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318个,比上年底增加2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