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培训 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培训

以购代捐,让教育扶贫更有温度

时间:2020-05-15 点击:

 暮春时节,复课后的云南省怒江州洛本卓白族乡中心小学朝气蓬勃。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冲到操场上、乒乓球案边,尽情玩耍。

让孩子们更加开心的是穿上了中交疏浚捐赠的新校服。2019年以来中交疏浚累计投入教育扶贫的资金超200万元,共捐赠校服8276套,让每个学子都可以领到夏冬两套校服。值得一提的是,捐赠的校服是通过以购代捐的方式,由乡中心校与巴尼小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民族服饰加工厂签订合同,实现扶贫资金的二次产出。


崭新的校服黄蓝相间,黄色代表着孩子们的朝气与蓬勃,蓝色则代表着希望。蓝色为底,衬托着黄色,更是象征着中交疏浚对于祖国未来寄予的厚望和对教育扶贫事业攻坚克难的决心,胸口处校徽与中交的标志交相辉映,映衬着孩子们快乐幸福的笑容。“好漂亮的衣服呀!”“我终于有新衣服穿啦!”孩子们轻轻地捧着校服,如获珍宝。对于五三班的芳益安来说,这套校服却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


2018年3月,芳益安随同父母由金满村随迁至巴尼小镇,一家7口人,属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父亲在建筑工地做零工挣钱,是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微薄的工资,既要保证一家人的日常开销,又要供芳益安和弟弟妹妹上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为了贴补家用,芳益安的母亲一直在家门口找工作机会。2019年6月,她听说民族服饰加工厂接到了大订单,由中交疏浚出资,为中心校学生订购校服。工厂优先招聘建档立卡贫困户,芳益安的母亲顺利进入工厂上班,成为民族服饰加工厂的一名制衣工。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芳益安的父亲被迫在家里呆了3个多月,一家人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母亲的工资便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服装厂有底薪和计件工资,母亲便将衣服带回家,夜以继日的赶制。“我多做一件,就能多挣点钱,娃儿们就能多读点书了。”这是芳益安母亲的希望。多日的操劳,让她显得格外苍老,但她却说:“没什么,我不能让孩子读不了书,我们不能一直当贫困户。”物质虽然贫困,精神不能贫瘠。芳益安母亲手里缝制的正是这次中交疏浚订购的捐赠到洛本卓白族乡中心小学的校服。一针一线缝制的不仅仅是一件校服,更是芳益安母亲对孩子们的希望。“妈妈,中交疏浚捐给我们学校的校服是你做的!”芳益安的自豪与开心溢于言表。


像芳益安一样家庭环境的学生,学校里还有不少。两套校服让贫困学子圆了“校服梦”,也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增加了收益。一件校服一份真情。中交疏浚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件校服更是给予孩子们精神上的鼓励。穿上崭新的校服,老师们也借此机会将责任、爱心、感恩之心在孩子们的心中撒下希望的种子,鼓励孩子们艰苦奋斗、努力学习。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中交疏浚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主动担当起教育扶贫的社会责任,通过教育扶贫带动贫困户增收,让教育扶贫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