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首页 >> 新闻聚焦 >>  行业资讯

中国水运报:中国疏浚“舰队”驶向深蓝

时间:2018-09-03 点击:

近日,笔者在振华重工启东基地看到,伴随着人们欢呼声和隆重的礼炮声,振华重工为中交上航局中港疏浚有限公司建造的两艘6500方耙吸式挖泥船在正式下水。

该类型船舶为双机双可调桨、单泥泵单耙臂、单甲板艏楼型、钢制焊接带球鼻艏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适用于国内外港口与航道疏浚、近沿海疏浚与吹填作业,可无限航区调遣。船体主尺寸为108.7*24.5*7.6米,最大挖深30米,这艘船的大肚能容纳6350立方米泥沙,航速12.9kn,驻员30人。船舶采用荷兰IHC基础设计,由中交船研中心负责详细设计。这一合作模式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一模式对中国疏浚装备研制、有效整合国际化资源、实现更大范围的国际合作具有深远意义。

看着日思夜想的疏浚船先后下水,中交上航局总经理助理、中港疏浚公司总经理朱霖格外激动,他兴奋地告诉笔者: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要让中国疏浚船队走向世界。

自立 实现疏浚装备国产化

疏浚,是为疏通、扩宽或挖深河湖等水域以及造地填海而进行的水下土石方开挖工程。19世纪末中国从荷兰购入第一艘链斗式挖泥船,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机械疏浚时代,也标志着中国疏浚船队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

20世纪80年代,中国疏浚船队发展逐步增速,先后从国外购入了一批大型挖泥装备,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港口需求不断扩大,疏浚吹填业作为该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迅速成长,中国迈入了世界疏浚大国行列;进入21世纪,中国疏浚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我国的疏浚装备走向以国产化为主的道路。

如今,中国已经是年疏浚量超十亿立方米,少数几个掌握疏浚前沿技术、能够自主开展大规模吹填造陆和航道疏浚工程的国家之一,市场规模、装备能力、资金优势、技术水准等更使其成为了世界第一疏浚大国。

谈到中国疏浚装备的发展,朱霖说: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我们进口国外的挖泥船在技术上并不都是每项最先进,西方国家的技术对我们还是有所保留,加上疏浚船本身的特殊性,所以进口船还是有其局限性。作为新一代航道人,我相信我们通过工程的积累和施工中不断地对船舶机具的摸索,我们有了一套对船舶装备独特的见解和认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造好船。

自强 打造国内一流疏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满足港口大型化、航道深水化对装备能力的要求,中港疏浚人说干就干。

2007年,舱容1.35万立方米的新海虎轮成功建造,填补了我国设计建造万方级大型耙吸船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这项核心技术的国家。在自主设计建造大型耙吸船的同时,我国也开始自主设计建造大型绞吸船;2008年,新海凤作为国内建造的最大万方舱容量的疏浚船,成为坚持走国轮国造之路的又一典范,该船配有国内建造的最大泥泵,不仅可在最深42米的海中完成挖、抛泥作业,还可在浅水域中将泥沙通过大口径连接软管直接吹至岸上,可满足国内各大港口和航道不同土质、工况条件下的疏浚和吹填作业;2010年又针对长江口深水航道的特殊工况建造了两艘万方耙吸船新海牛新海马

“十二五期,中港疏浚公司设备累计投资16亿元,主要投资建造了211888m3耙吸船新海虎4”新海虎5”27000m3自航泥驳船、1艘多功能辅助作业船。耙吸船总舱容量 13.4m3。目前,公司实际管理船舶18艘,其中自有耙吸船16艘、自航泥驳船2艘,拥有国内最大的疏浚船队,走出了一条船舶大型化与科技化相结合的装备扩张之路,确保了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中港疏浚公司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公司也成为国内疏浚行业第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据朱霖介绍,近年来,作为中交上航局的主力,中港疏浚公司相继承接并实施了一系列大型港口、航道工程,承担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洋山深水港、湛江港、连云港港、黄骅港等国家和地区大型港口的航道疏浚和填筑工程,刷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纪录,乃至参与远海岛礁的建设,可谓是亮点频闪。公司多次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称号,连续十二年蝉联全国水运行业优秀施工企业称号。公司实施的项目多次获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银质奖,国家十大创新工程奖。

自创 让老装备焕发生机

“在如今,我们的船队中依然有很多老船,我们的管理方式就是旧船新用,让它们退休前发挥最大效能。朱霖说。

朱霖举了一个例子。 在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疏浚中,航道河床改变导致水流加速,对于当时船龄超过30年的疏浚船航浚4009”轮而言有些力不从心。据航浚4009”2009年前3个月报表统计表明,平均万方泥耗油为16吨左右,高出公司指标2吨。单单是每月耗油就多支出30多万元,同时还会带来时间利用率减少、工期延长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做到疏浚船节能减排并提高生产效率?中港疏浚人动了一番脑筋,他们为航浚4009”轮的螺旋桨戴上了一顶帽子”——螺旋桨导流罩。船舶螺旋桨裸露在水下,在螺旋桨外添加一个罩子,让船舶螺旋桨所产生的尾流更趋集中,在引擎运转速度相同时,螺旋桨所产生的动能有效聚集,从而使船舶航速增大,施工效率提升。

上述导管可调桨改造和应用项目和4500方耙吸船泥泵效率提升项目、耙吸船高效耙头研发和应用等项目都入选了交通部、上海市节能减排示范和推荐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中港疏浚老船生产效率的提升和节能减排创出了新路。

磨刀不误砍柴工,船舶设备定期养护修理也是为了更好的保障船舶施工运营,船舶是航道疏浚工程的中坚力量,做好船舶的养修工作,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工程,服务于航道。

“船舶类型不同,修理保养也各有特点,耙吸式挖泥船,除了航行设备以外其疏浚专用设备、机具的专业保养也是保障船舶安全施工、高效施工的必要前提。中港疏浚高度重视老旧装备的管用养修,今年上半年公司7艘老旧船舶平均运转时间3437小时,再创新高。

自信 中国疏浚重器扬帆远航

“现在中国疏浚的能力必须强大起来,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国际化应该成为我国疏浚行业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主题词。朱霖如是说。

谈到未来疏浚装备的发展,据朱霖介绍,中港疏浚公司正在以结构调整、装备更新、功能提升为导向,打造疏浚旗舰,十三五期计划建造各类绿色节能型耙吸船5艘,努力打造一支架构趋于合理、市场适应性强、竞争能力较高的国际疏浚船队。

“疏浚船队不可能像海上马车夫荷兰或者西班牙无敌舰队规模,我们要的是高质量发展,贴近需求。我的想法是作为国内最大的专业公司,打造疏浚船队应遵循几个原则,技术先进、结构合理、规模适当,同时应拥有标志性旗舰船舶。标志性旗舰船舶是行业内企业地位的象征,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体现。技术先进不仅体现船队、船舶的整体性能先进性,更需努力向智能疏浚、智慧疏浚迈进。技术先进性还应体现在环保节能方面,我们规划打造国内第一艘LNG双燃料耙吸船就是适应国家环保要求。结构合理应追求不同等级、不同功能船舶的组合,以适应尽可能多的各类疏浚吹填工程,尤其是适应一带一路要求。结构合理还应体现整个船队合适的新度系数。朱霖说。

他很风趣,道出了疏浚船队发展的实质,他认为挖泥船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适应更重要,一条船的设计必须是根据某一个工况来设计的,装备不可能任何工况都最先进,船舶也不一定要多功能,功能多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会闲置下来,往往多功能船的运行维护成本也就很高。就好比一个人开一辆法拉利,在上海南京路,根本跑不起来,油耗很高,还不如去坐公共汽车和地铁,法拉利应该在赛场上。

如今,乘着一带一路东风,中港疏浚公司的船队硕果累累,足迹涉及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乌拉圭、巴拿马、洪都拉斯、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安哥拉、香港……。今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占比达40%

取得这样的进步,相信以中港疏浚为代表的中国疏浚力量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摘自中国水运报 作者:胥元石 编辑:严杭)